从“敢为天下先”到“敢为天下强” ——邵阳民营经济基业长青探秘(上)

   日期:2023-10-31     浏览:75    
核心提示:邵阳是民营经济的沃土,曾创建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创办湖南第一家民营企业,建立湖南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

邵阳是民营经济的沃土,曾创建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创办湖南第一家民营企业,建立湖南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目前,邵商已成为一支资产逾4万亿、人数过百万的庞大群体,现有异地邵阳(宝庆)商会95家,涵盖100多个行业和领域。

邵阳维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邵阳维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陈柳妍 摄

在“敢为天下先”的同时,邵阳的民营经济正走向“敢为天下强”!邵阳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73%以上的GDP、75%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和90%以上的经营主体,其中打火机、小五金、箱包、发制品等产业,产品畅销全球。

邵阳民营经济缘何能基业长青?

数字赋能,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10月28日,在邵阳维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对一套液压设备进行调试。

“这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锂电材料的精密辊压工序,加工的电池极片厚度误差控制精度达0.001毫米,约等于1根头发丝直径的1%。”维克液压董事长粟武洪介绍,传统的控制模式达不到高精度的要求,经过与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开发出独有的控制装置,打破国外垄断。

维克液压是邵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作为全国典型老工业基地城市,邵阳市以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国家“揭榜挂帅”和“工业四基”等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攻关。同时,邵阳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增加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深化与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

数智赋能,如火如荼。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围绕五金工具、打火机、箱包、铸造等重点特色行业开展技术攻关,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帮助邵阳维克液压、湖南富兰地工具、湖南凯通电子等制造企业实现设备改造、转型升级。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三一专汽实现了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支撑钢板,提升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将市场份额扩大到全球市场的30%;广信科技特高压超厚绝缘纸板应用于人造卫星、核电、导弹等尖端领域,产值和销量全国第一;湖南宁庆航空突破国外对大型复合材料五轴加工等“卡脖子”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最令人瞩目的是,邵东打火机通过“机器换人”,人均效率提升了30倍,每只打火机的人力成本从0.1元降至0.015元,成为湖南千亿产业集群,打火机出口总量占全国打火机行业的70%,远销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56亿元。

邵阳市制造业数字化浪潮涌动!1500余家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家都有1名联企干部、1名信息化方面的技术人员到企到点提供转型服务,已完成全市770家中小微企业“上平台”,新增省级智能制造企业56家、省级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67个、省级智能制造工位1125个。

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成了“香饽饽”

10月30日,新邵县鸿远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一排排铝棒被整齐码放在地上。作为一家以收购加工废易拉罐、废铝制品的企业,年回收各类废铝件7万吨,年出产再生铝棒5万吨,目前生产加工线全天满负荷运转。

鸿远金属负责人安枭告诉记者,公司以天然气为燃料,配置了高效节能和超低排放的装备,充分利用炉内烟气余热,对预热烟气进行了二次燃烧。对比常规炉型,节能18%至25%,大大减少了粉尘和二噁英的排放。

邵阳市高度重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将循环经济产业链列入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出台系列政策,优先保障产业链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要素需求,培育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企业。目前邵阳市形成以新邵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35家,主要分布在建材、有色、轻工三大行业。

在湖南启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按下生产线操控按钮,废旧橡胶轮胎“排队”随着输送线流入进料口。随着无色无味的生产过程,不一会儿就生产出均匀的颗粒胶粉,胶粉通过热分解产出裂解油和炭黑等可循环利用材料。

“我们使用的是国内外首创的整套废旧轮胎连续化裂解技术与装备,裂解过程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实现对废旧轮胎的100%利用。”公司副总经理张鹏介绍,这套设备与技术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依靠领先行业的先进技术,是邵阳市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杀手锏”。邵阳市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园区建成承接产业转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中心、循环经济企业科研平台;财政给予一定奖补,支持企业引进一批适用的先进成熟工艺技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自主研发中心,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升级。

截至目前,邵阳市共创建4家省级绿色园区、7家省级绿色工厂、6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个省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个示范项目、3家示范企业。其中,邵阳市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数量居全省第六、二类地区第一。今年1至9月全市循环经济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159.95亿元,产值过亿企业49家。

面向未来,邵商二代加速崛起令人瞩目

民营企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邵商二代正加速崛起,其新思维和新的经营模式,为民营经济带来了新的气象。

湖南五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李学军农民出身,却敢闯敢拼,从家庭作坊做起,把企业做到了塑胶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塑胶产品涵盖600多个种类,年产量3000多万件。2019年,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找到李学军,提出为该公司搭建注塑机物联网平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李学军算了笔账,要使用注塑机物联网平台,需要安装智能电表、网关、数据采集器等设备,投入需10万元。

“我办厂近30年,大数据能有我管得好?”李学军断然拒绝。

可李学军的儿子李绵新却看到了智能制造发展的大趋势,认为这正是公司转型升级的好机会,极力说服父亲试试看。父子俩几番拉锯,最终李学军听从了儿子的建议。

物联网平台上马后,通过平台精细管理,五阳塑胶工厂的用电有效比从68%提升至85%,一年生产下来,节省电量100万千瓦时,生产效率提高了20%。如今,李学军的思想有了180度大转变,新投入使用的厂区全部使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

2015年,在外经商已30年的樊中成带着儿子樊祺回到故乡邵东探亲。当时,樊祺刚从英国留学归来,在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负责项目管理,对父亲所从事的服装行业非常陌生。

樊中成回忆,经过和儿子数夜的促膝长谈,父子俩第一次平起平坐地谈得那么“畅快”。樊祺爽快地接受了“平地起高楼”的回乡创业挑战,立志要在家乡干出一番成就。2016年,樊中成送儿回乡,樊祺开启了单枪匹马回乡创业的新征程,同年创立湖南圣菲达服饰有限公司,26岁的樊祺任总经理,开始“小试牛刀”。

发展至今,圣菲达每年保持着25%以上的增长,2021年,公司成功获得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及“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称号,计划2024年扩建3万平方米新厂房。樊祺告诉记者,关键得益于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导入,如订单和生产管理系统,改变服装行业依靠经验生产与管理的传统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效率。

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董事长刘纯鹰,同时还兼任着泰国湖南商会的会长,中、泰两国奔波是工作常态。为历练年轻人,他选择了分头培养的模式,把儿子放在邵阳市东盟科技产业园,女婿负责邵东电子信息产业园,2000年出生的女儿则在河北负责项目。“这是属于新一代邵商人的征程。”刘纯鹰说,要让他们接好班,必须让他们在市场中去摔打。

“民营企业要基业长青,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青年企业家群体。”邵阳市工商联负责人介绍,50后、60后都到了退休交班的年龄,企业的担子靠下一代挑起来。邵阳市高度重视青年民营企业家成长,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商会,正开展“加强青年企业家思想政治引领”课题研究,计划联合市委党校开办教育培训班,每季度举办“同心大讲堂”;正筹备建立“邵阳市青年企业家数据库”,制订五年培训计划;拟选派青年企业家到基层、学校挂职交流,提升综合素质。

湖南日报
 从“敢为天下先”到“敢为天下强” ——邵阳民营经济基业长青探秘(上)

相关标签:邵商邵阳人

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郑丹枚 邹丽娜

 

 
 
更多>同类天下邵商

推荐图文
推荐天下邵商
点击排行